招生考试网
学历类|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|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
资格类|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|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
工程类|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|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
计算机|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|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
 3773考试网 - 中考网 - 福建中考 - 福建中考 - 正文

2013年福建中考思想品德考试大纲

来源:2exam.com 2013-3-15 8:32:51

2013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

(思想品德)

一、命题依据

教育部20035月颁布的《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和本考试大纲。

二、命题原则

1.思想性: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,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,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,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。

2.基础性: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,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,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全面反映知识、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。

3.科学性: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,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,试题难易适当,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。

4.人文性: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,关注学生的发展,落实素质教育要求,在考试内容选择、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,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,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,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。

5.导向性: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,坚持以学生为本,强调能力立意,注意应用性、时代性、探究性、综合性和教育性,引导学校加强教学、引导教师改进教学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。

三、适用范围

全日制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思想品德学业考试。

四、考试范围

《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七、八、九年级部分内容,2012--2013年度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。

五、内容目标

(一)目标要求

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括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。其中认知目标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维度,具体要求如下:

1.记忆: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、原理、观点或事实。

2.理解:运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、观点或信息;解释概念、原理、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;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。

3.比较:辨别不同概念、原理、观点和事实的异同,判断事物的真伪、善恶、美丑。

4.分析: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组成要素或部分,明确有关概念、原理、观点和事实的层次,把握其中涉及的构成要素、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。

5.应用:将抽象的概念、原理、观点应用于新情境,正确调动某个知识描述和阐释有关事物和现象,说明事物的依据和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
6.综合:通过各种要素和各个局部构成一个整体,组成过去没有清楚呈现的结构;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、渗透和联系,调动和运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问题。

7.论证:运用相关知识,通过分析与综合,有条理地论述、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、依据或发展的条件、过程和结果。

8.评价: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全面、客观、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,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,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。

9.探究: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、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、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;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,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。

(二)内容范围

1.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

以《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(实验稿)》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,包括其中七、八、九年级的部分内容。内容包含知识、能力、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,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。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一些动词来呈现,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,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。具体内容如下:

知识板块

学习领域

(内容呈现)

知识目标

能力目标

情感态度

价值观目标

心理健康

(认识自我)

1.认识情绪的多样性;

2.理解情绪对人的作用。

1.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;

2.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,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;

3.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,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;

4.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。

1.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;

2.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;

3.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。

道德

(自尊自强)

1.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;

2.懂得自尊和知耻,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。

能够分辨是非善恶,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。

1.体会生命的可贵,珍爱生命;

2.培养自尊、自信、自立、自强精神。

法律

(学法用法)

1.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;

2.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;

3.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、学校保护、社会保护、司法保护;

4.掌握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。

1.列举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危害,能够自觉抵制“黄、赌、毒”等不良诱惑;

2.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;

3.自觉运用法律武器,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。

1.树立自我保护意识;

2.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。

 

心理健康

(交往与沟通)

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。

1.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,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;

2.学会积极与同学、朋友交往,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;

3.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;

4.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、合作与竞争。

1.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;

2.养成团结合作、乐于助人的品质。

道德

(交往的品德)

1.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;

2.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;

3.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、尊重、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;

4.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;

5.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。

1.学会孝敬父母长辈;

2.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;

3.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习俗。

努力做诚实的人。

 

法律

(权利与义务)

1.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;

2.理解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;

3.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

1.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;

2.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、人格尊严、个人隐私;

3.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,履行受教育的义务;

4.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;

5.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。

树立正确行使权利,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。

心理健康

(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)

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。

 

学会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。

1.关心社会,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;

2.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,提高文化认同感。

道德

(承担社会责任)

1.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;

2.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;

3.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。

1.参与社会公益活动,服务社会。

2.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;

3.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。

1.树立公平意识;

2.培养正义感;

3增强责任意识,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。

法律

法律与社会秩序)

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,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;

2.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及其作用;

3.理解有法可依、有法必依、执法必严、违法必究的含义。

学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利。

1.树立宪法意识;

2.树立法制观念,自觉守法。

国情

(认识国情爱我中华)

1.了解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就和取得的经验;

2.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;

3.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;

4.理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。

5.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;

6.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;

7.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要求;

8.知道我国的人口、资源、环境等状况,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;

9.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;

10.了解“一国两制”的基本方针,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;

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;

12.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;

13.了解先进文化的内涵;

14.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根本任务;

15.知道共同理想,认识其实现途径。

1.针对当地的人口、资源、环境等问题,提出合理化建议;

2.学会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;

3.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;

4.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。

1.感受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走社会主义道路,才能救中国,发展中国;关心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,增强使命感;

2.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;

3.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;

4.树立科学发展观,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;

5.体会理想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,立志为报效祖国、奉献社会努力学习。

2.时事政治的内容

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,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。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25月至2013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(含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精神)。

六、考试形式、时间

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,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相关时事资料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。考试时间90分钟。

七、试题难度

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。容易题、中等难度题和稍难题的比例约为8:1:1。考试合格率达80%

八、试卷结构

试卷满分100分。

题型结构: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,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48%,非选择题部分约占52%

内容结构:“成长中的我”约占15%;“我与他人的关系”约占25%;“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”约占40%;“时事”约占20%


  • 上一个文章:
  •  


    | 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申明 | 网站导航 |
    琼ICP备12003406号